“如果你們都走了,我只好閉上雙眼,一直坐在這裡,直到沒有呼吸……”語畢,淚水緩緩地流過你的雙頰。你把書輕放在茶幾,身體似棉花般無力地靠在沙發上。那一年,我們讀楊絳的《我們仨》,相擁而哭。
那個時候,我們的寶寶還不足1歲,一家三口,住在繁華的島嶼上,無親無故,雖然孤獨,卻溫馨快樂。小小的幸福,是每天生活的原動力。《我們仨》,傷感地侵襲我們的每一根神經。
看楊絳一個人思念已逝的親人,懷念往日的幸福,我們突然害怕,哪天將與她一樣,孤獨地度過晚年。所以我們哭泣,為留不住的歲月與無法控制的生命。
小時候,我們迫不及待的長大,要主宰自己的生命。
年少時,我們急切地盼望離開,要逃離長輩的視 線與叮嚀。
歲月飄逝,猛然驚覺,自己已為人父母,家鄉的雙親,已步入遲暮之年。
楊絳使我思念千里之外的孤獨的母親,想她獨守空巢,我心生愧疚。
那不是我想要的晚年,可我怎麼讓母親去承受它呢?我們的幸福,除了我們仨,應該還有親人。於是,我們仨,離開了繁華的島嶼,回到親人的身旁。
只求能夠相聚相守在一起
漸漸地,家裡增添新成員,不再只有我們仨,我亦忘了因《我們仨》而起伏不平的情緒。隨不斷地搬 遷,《我們仨》藏在箱子裡,不見天日。直到幾個月前,副刊報導《我們仨》,我才從記憶的庫存,撈起了久違的回憶。我把箱子打開,找出了已經泛黃的書。一頁 又一頁的隨意翻閱,回憶如塵埃緩緩地飄揚在空氣裡,迅速地包圍我。我仿佛回到了5年前的家,看到你傷心地靠在沙發上,留兩行淚水。當時,我們確實不懂,那 其實是歡愉的淚水。回鄉,是正確的決定。縱然,家鄉不如繁華的島嶼安定,可那漂浮的心,卻因貼近家人,而變得踏實,也不再感到孤獨。在照顧自己的小家庭的 當兒,也能顧及到親人,那真是無憾了。
生命無常,我們無法改變,惟有學會珍惜。正如楊絳寫道:“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