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8, 1998

遗爱人间谈器管捐献

(槟城十六日讯)活着的时候心中充满着爱,死後也把爱遗留在人间!
尽管霪雨绵绵,「遗爱人间——谈器管移植」讲座仍吸引不少公众聆听,消除心理障碍。
本报高级营业经理林金龙指出,器官移植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一些人因为意识形态观念的作祟,视为忌讳。
他希望通过类似的医学兼宗教的讲座会,得以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响应捐献器官的行动。
林金龙表示,我们离开尘世之後,如果能把躯体器官移植,留给活着的人使用,让他们重新过着正常人的快乐生活。
他指出,我国卫生部、社会慈善机构、医药界人士及宗教团体,都极力鼓励大家在生前作出捐献器官的承诺,以便在逝世後造惠不幸人士,遗爱人间。
林金龙是於昨晚在爱心大厦举行的「遗爱人间——谈器官移植」讲座会上,如是致词。
这项活动邀得两位医学界权威陈助松医生、陈忠登医生及两位宗教界领袖陈金狮博士及继兴法师前来主讲。
讲座会由本报联合马来西亚脑神经专科学学会、国家肾脏基金会、华社研究中心主办,NOVARTIS公司赞助。
林金龙说,这项活动实践本报教育人民、启迪民智及带动社会良好风气的社会责任与目标。
他也特别感谢陈忠登医学博士,过去数月劳心劳力策划、联络及安排这项有意义的讲座会,从医学界及宗教界的诠释,探讨器官移植的课题。
他赞扬四位主讲人向来尽责在各所处领域忠诚为人群、社会及国家献上他们专业服务,工馀也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

如果一个人死後,其中一个器官就可以救活4个人的生命,你愿意做这位遗爱人间的「救命恩人」吗?
你可以的,只要你拥有一对健全的肾脏,而又愿意在离开人间後将之捐赠予患上末期肾不全的病患,你就可以延续4个人命。
如果你的一双肾脏是健全的,它们可以分别移植到两个病患的身上,(每人只需一个),这两个人的生命就得救,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当这两人不必前往洗肾时,也就增多两个空缺让其他两位肾患进行洗肾治疗法。

肾脏专科医生陈助松指出,大马每年都有2千宗患上末期肾不全(俗称肾病)的新病例,但是,每年只有35至45宗的肾脏移植手术,另30巴仙进行洗肾治疗,馀者逐渐失去功能而去世。
他披露,一般上,上述的肾脏移植都是由患者的家属所捐。他认为,如果人死後,与其让健全良好的器官腐蚀或焚化,不如将之捐献出来,救活他人,成为遗留在人间的最好最有意义的礼物。
根统计,大马在1994年有1189宗新病例,796宗获得治疗,1996年有2025宗,治疗者有929宗。
陈医生说,肾不全者无法自然排出尿毒,除了移植肾是最理想的治疗法,一般患者需要靠洗肾来维持生命。
他说,洗肾的两种方式是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问题是医药费高昂,是故肾病被形容为富贵病,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诸多限制及出现一些?发症如贫血、高血压及心脏病等。
「在长远来说,肾移植的消费更为划算,而且病人在手术休养後可以恢复生活习惯,包括运动、怀孕等等,也很少出现?发症。」
他说,医生在未进行移植前,都必须小心做好全身健康检查,捐肾者的年龄也必须在65岁以下,没有传染病或癌症。重要的是必须确定捐献者与接受者的血型会否符合或排斥。
陈助松医生表示,肾移植的情况,可以是从活体移植,也可以是从死体植,当然有些是亲人捐献,有些则是非亲人的买卖。
提到移植手术的过程时,他说,医生把一边的肾从捐献者身上割除出来,放在冰里降低温度,再移植到病人体内。
「进行肾移植的人,他的体内将有3位肾,因为原有的肾已萎缩,我们把新的肾放在右下腹部内。手术期间,我们也衔接动脉、静脉及尿管,使它完全吻合,新的肾脏即刻操作及清尿之後,我们才缝合切口。」
听众询及从印度及中国买肾的情形,他说,一般医生都不鼓励这麽做,因为这等於是提倡器官金钱交易。
「我们也不能确定卖者是否有染上任何疾病或是当地的医疗技术的水准欠佳。此外,也发生过病人被骗的情况。」
有鉴於此,健全的人,不妨签下捐献书,在你离开尘世之後,把爱遗留在人间,延续他人的生命。


已经脑死的人,生命结束,别再为他的遗躯作人工呼吸来维持其生命的外表!

我国脑神经专科医学博士陈忠登医生说,脑死并没有改变死的基本定义,而是利用科学的先进,使死亡的诊断更为明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医生以人工呼吸仪器协助因为脑严重损伤而不能呼吸的病人,以维持他们的生命。这些人其实已失去知觉,血压与体温也慢慢下降,尽管医生用了很多不同药物来维持生命,过了一段时间,心跳依然会完全停止。
他说,很明显地,人工呼吸的仪器,只是遮盖「一早已死」的事实。
但是,很多脑死的病人,他的内脏还很健全,适合捐献器官以帮助其他需要的病人进行移植手术。
陈忠登医生是在「遗爱人间——谈器官移植」讲座会上,向本报读者阐释脑死的观念。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