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席一场晚宴,虽只是一场普通的社交活动,却让我的心掀起阵阵涟漪,至今仍馀波未了。
并不是我遇见了大马邦女郎杨紫琼,也不是我抽中了幸运奖大礼,只不过,那一夜,我的心就是开朗不起来,越想越沉重....
不容否认,以筹办及出席无数晚宴的经验来说,我极为赞扬这场晚宴的成功,包括场面、音响、司仪、排场、节目、联络等等,都有一定的水准。
大家盛装赴宴,场面可以形容为衣香鬓影。在杯觥交错间,宾客彼此寒喧,我有种错觉,这似乎是熟悉的工商企业界活动啊。
其实,那是一个华团组织的成立典礼。基本上,我并不排除华团主办类似的「高尚」活动,然而,对於这场已全然失去华社特徵的晚宴,心里头总有些不是味儿。
一个华团,能举办这样的盛会,值得表扬。但是,它已「进展」到仪式全以英语进行,请柬以英文印刷,一切的文件也都是以英语书写,让人惊讶,也让人心寒。
我听到隔桌的一群中年乡亲,环视全场,因为看不见一个中文方块字,听不到一声华语而不禁摇头叹息,屡发不满。
这也难怪的。主办当局是一群年轻、有干劲的专业人士,而且泰半以上都是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他们眼看着华团日愈没落,领导层青黄不接,挺身而出,用年轻人的方式来搞活动,延续华团的命膊。
老实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民族大业着想的。
个人认为,社会再变动,华团始终还是应该保持华社的原始本色。当然,配合华人思想兴革运动,华团宴会陋息如长篇演说、不守时等等,也应该加以改善。
在逐渐走向全球大同的跨世纪时刻,我当然十分同意推动及支持华裔同胞掌握国际语文英文。但是,对於华社来说,也不该同时放弃了本身的母语呀。
个人建议,最佳的方式是采用中英双语制,让同胞及友族们都有机会接触及学习中英文。
经过这场特别的华团宴会,我是该「欣慰」华团来了这批有识之士作接班人延续使命,还是「无奈」地看着这个已失去了中华文化精髓的华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